
所谓PUA,是指借着爱的名义,打着为你好的口号却不断地嘲讽、打压、否定、批评你,从而达到控制你的最终目的。
PUA这个词,近年来频频出现在网络媒体上,但大多数的报道都和两性关系有关。
像前阵子刚宣判的,曾经轰动一时的包丽案,便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。
一个北大女生,有知识,有文化,有思想,谁都无法想象她会被男友长期精神控制,并最终选择了轻生。
可见,PUA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危害性,常常受害人已被深度控制,却依然不自知。
但今天我想说的,是一种更加普遍存在,却更容易被忽视的PUA,即父母对孩子的PUA。
父母无意识的PUA
才是最致命的
知乎上有个大学生,分享了自己从小被父母PUA的经历。
她说以前不懂PUA,只觉得父母对自己很严格。无论她做了多少优秀的事情,父母总是视而不见,但只要稍微犯一点错,就会用言语攻击他。
她性格内向,每次看到那些自信的同龄人都很羡慕,但父母总要拿她与她们比较,说别人有多好,她有多不中用。
内向的孩子,本应多参加社交活动。
但当她和父母分享自己参加社团比赛得了一等奖时,父母却说:“你平常不上课吗?你是去读书的,还是去玩的?”
当她告诉父母要和朋友聚会的时候,父母就会阴阳怪气地说:“小孩子家家的,还学大人参加什么聚会,都是拿爸爸妈妈的辛苦钱挥霍。”
父母最喜欢做的一件事,就是在她面前哭穷,说为了供她读书牺牲有多大,话里话外叫她要懂感恩,知报答。
在父母长期的PUA下,她变得越来越不自信,越来越觉得自己普通、虚假、令人厌恶。
她说她讨厌现在的自己,迫切地希望可以尽快摆脱父母的控制。
字字句句,令人窒息。
其实很多父母,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,都或多或少存在类似行为。
喜欢嘲讽打击孩子;
爱拿孩子与别人比较;
用为你好的名义限制孩子;
经常哭穷让孩子懂得感恩。
而最为致命的是,父母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行为会深深地伤害孩子,只觉得都是些再平常不过的教育方式,爱之深责之切嘛。
正是因为这样的错误认知,使得许多孩子即便在得了抑郁症之后,父母还是不以为然,甚至还要责备孩子太矫情,不懂事。
被父母PUA的孩子
大多会有这些问题
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:虽然大多数的父母,从来没有想过要伤害孩子,但却都实实在在地给孩子带去了伤害。
并且这种伤害经过层层伪装,尤其包裹了爱的外衣,以至于家长和孩子都无法轻易察觉。
但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曾经种下的种子,终究是要结出苦果的。
被父母长期PUA的孩子,他们的身上大多会出现这些“问题”,将来要吃大亏。
1、敏感自卑
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底气,让孩子可以勇敢地突破自我,探索世界。
但倘若父母总是嘲讽与责备孩子,便会给孩子带去这样一种心理暗示:你是不好的,令人讨厌的。
长此以往,孩子的自信心会荡然无存,变得胆小、敏感、自卑。
将来无论是在学习上、工作上还是情感上遇到挫折,他们都会习惯性地否定自我,逃避困难,甚至自暴自弃。
2、没有主见
过于强势的父母,会习惯性地给孩子下达各种“命令”,并且不允许他们做出任何反抗。
否则就会被扣上“不听话”的大帽,随之而来的是更加严厉的反制。
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,会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。
他们习惯了“听话就好”,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。
3、讨好他人
长期被父母冷落的孩子,长大之后很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。
为了得到更多的爱与关怀,他们会在情感和家庭生活中习惯性地忽视自己,尽可能地讨好对方,甚至对方稍有不满就会认为是自己的过失而自责。
这样的患得患失,会让他们活得很累且没有尊严。
以上这些,正是原生家庭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中最常见的几种。
《爱与自由》的作者李雪说过,这个世界有一个残酷的定律:“越是受过伤害的,越容易被当成施暴者的目标。”
当我们对着孩子说出“都是为你好”这类话的时候,其实就已经在他们的身上,埋下了苦难的种子。
你觉得“听话”“懂事”“好控制”的孩子,当他们长大之后,一步踏入这个纷乱复杂的世界,在别有用心的人眼里,也是同样的定位。
学会爱孩子
给予孩子真正的爱
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,在《圆桌派》上说过一段很犀利的话,其中有一句是:
“你想体验做皇帝的感觉特别简单,生个孩子就行了,想怎么对待都行。”
父母之于孩子,尤其在孩子还小的时候,真的就是“权威”一般的存在。
你的每一句话,哪怕是无意中伤害他的话,都会被他奉为圭臬,仔仔细细地听进去,认认真真地记下来。
以至于你只是一时气愤,说了他一句“笨”,但在他的自我认知系统里,“笨”的比例就真的提高了一分。
所以才会有人说,父母都是无师自通的PUA大师。
也许会有家长说,我也不想去伤害孩子,但很多时候,一生气话赶话,难听的就全出来了。
道理都懂,但要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“悲剧”发生呢?
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要学会真正地去爱孩子。
爱是一种能力,但遗憾的是,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种能力的。
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都会犯的一个错误,就是“我以为我很爱你”。
但这其实不是爱,这只不过是施虐者的伪装:用爱的名义绑架对方,以得到自我的感动与满足。
父母真正的爱孩子,是应该为之计深远的。
不会只想着让他成为自己眼下的“乖孩子”,而是希望他能拥有独立的、健全的、自由的灵魂。
这就需要我们:
1、接纳和尊重孩子
允许孩子犯错,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,而不是一味的批评与打压。
2、更多的鼓励与肯定
习惯发现孩子的优点,及时给予肯定,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勇气。
3、经常换位思考
遇到问题的时候,多想想“他是怎么想的”,而不是“我觉得是什么样的”。
4、接受孩子“不是自己的”
孩子是独立的个体,不要把自己的执念强加在孩子身上,父母之爱,最终指向的是别离。
只有当我们能够明白了这一切,才能真正的学会爱,并自如地给出爱。
而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孩子,自信乐观,勇敢坚定,有同理心。
相信他的人生之路,会比大多数人都要开阔和精彩。
晓敏老师专注青春期教育14年, 引导无数家长改变养育方式,构建起了和谐的亲子关系; 帮助无数孩子摆脱厌学情绪,考入了理想中的高等学府。
如果你对为人父母这件事感到困惑,如果你觉得自己越来越不了解孩子,欢迎加助理微信,和我们一起聊聊。
家庭序位对了,你和孩子的关系就和谐了
惊人的磁场定律告诉你:为什么你什么样,你的孩子就什么样?